數字化時代,你的企業門面夠體面嗎?
時間:2025-05-02 11:00:01
前幾天路過一家新開的咖啡館,裝修得特別有格調。結果想上網查查營業時間,愣是找不到官網,最后在某個點評平臺角落里翻到個兩年前的過期信息。這事兒讓我突然意識到,現在還有不少企業覺得"網站建設就是個擺設"。
說真的,現在要是哪家企業連個正經官網都沒有,就像在CBD開店鋪卻把招牌藏在后巷。我有個做服裝批發的朋友,以前死活不愿意做網站,覺得"微信發發朋友圈就夠了"。去年被同行刺激著做了個帶在線選款功能的官網,半年后營業額漲了四成——因為外地客戶不用再跑來看樣衣了。
移動互聯網時代最諷刺的是什么?是大家都在刷手機,但很多企業的線上門面還停留在"建站=放個企業簡介"的原始階段。你看那些做得好的企業官網,早就是集品牌展示、產品櫥窗、客服中心于一體的智能終端了。
說到這兒我得吐槽下,市面上那些號稱"999元全包"的建站服務。去年幫親戚公司看網站方案,某服務商給的模板點開一看,導航欄居然還帶著"Lorem ipsum"的占位文本!這種套模板的網站,就像給西餐廳掛個沙縣小吃的招牌,看著就透著股不專業。
真正好用的企業網站至少要滿足三個條件:加載速度別比蝸牛慢(我見過首頁要加載8秒的"高端設計")、手機看著不能像被門夾過、后臺管理別搞得比解微積分還難。特別提醒要警惕那些自稱"全自動優化"的系統,上周剛見著個把企業新聞頁全部塞進h1標簽的"智能SEO",簡直災難現場。
見過最可惜的案例是家文創公司,花大價錢做了炫酷的交互網站,點進去最新產品更新停留在去年雙十一。這就像米其林餐廳用外賣盒裝菜,再好的架子也白搭。
建議企業做內容規劃時記住"三三制":三分之一講專業(別整那些連自己員工都看不懂的術語)、三分之一講故事(客戶案例比老板致辭有用多了)、三分之一留白(別把網站做成超市促銷海報)。有個做工業設備的朋友,堅持每周更新技術問答版塊,兩年時間硬是把官網做成了行業百科,現在60%的詢盤都來自這里。
總有人問我:"網站每天幾百訪問量,怎么就沒幾個真客戶?"去年給家培訓機構做咨詢,發現他們官網的"立即咨詢"按鈕居然用灰色字體藏在頁腳!這就好比在火鍋店把菜單刻在桌子底下。
幾個提升轉化率的小技巧: - 把聯系電話做成浮動按鈕(但別搞成彈窗轟炸) - 產品頁放個實時咨詢窗口(注意不是那種會自動播放語音的) - 重點內容別讓用戶翻三屏才能看到 有家做定制家具的,把"免費設計"的入口從二級頁面挪到導航欄,線上訂單直接翻倍。
很多企業把網站當商品房,覺得建好就能一勞永逸。實際上它更像私家花園,得定期修剪維護。上周看個傳統制造企業的網站,證書展示區還貼著2015年的ISO認證,這種細節特別敗好感。
建議安排專人每月做這些事:更新兩篇行業相關文章、檢查所有鏈接是否存活、看看后臺數據哪些頁面最受歡迎。有個做農產品電商的客戶,通過分析用戶停留時間,發現大家特別關注冷鏈配送環節,于是單獨做了個運輸流程視頻,轉化率立馬提升20%。
說到底,企業網站早就不只是"網絡名片"了。它既是銷售員,又是客服,還是品牌宣講官。那些覺得"有個網站就行"的企業,就像穿著睡衣參加商務談判——不是說絕對不行,但肯定談不到好價錢。
(寫完突然想起那家咖啡館,回頭發現他們終于上線了官網,首頁大圖居然是杯拉花糊了的咖啡...這大概就是典型的"有了網站但沒完全有"吧。)
微信掃碼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