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:聊聊官網建設那些事兒
時間:2025-05-02 09:00:01
前兩天碰到個開烘焙店的老同學,他問我:"現在是不是隨便搞個公眾號就行了?干嘛還要花萬把塊做官網?"這話讓我想起五年前自己第一次接觸網站建設時,也是這么想的。但后來幫幾家中小型企業做過咨詢后才發現,官網這事兒吧,還真不是過時的老古董。
現在確實滿大街都是短視頻、小程序,但你想啊——當客戶拿著你名片掃二維碼,跳轉到的如果是個三天兩頭打不開的臨時頁面,或者干脆跳到競品那邊去,這得多尷尬?有個做建材的客戶跟我吐槽,他之前圖省事用了某平臺模板站,結果有次百度搜索自家產品,前五條全是競爭對手的廣告,自己的官網被擠到第三頁。
官網就像企業的"數字門臉",你可能覺得現在沒人會特意輸入網址訪問,但別忘了:
- 投標時招標方一定會查官網 - 海外客戶第一反應就是Google你的官網 - 媒體報道時總要放個官方鏈接對吧?
我見過最離譜的案例是,有家母嬰品牌因為官網太簡陋,被消費者當成三無產品,其實人家線下有二十多家連鎖店呢!
說到建站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"找個大學生兼職做唄"。但說實話,這種操作十有八九要翻車。去年接觸過一家服裝廠,花三千塊做的網站打開要8秒,手機上看圖片全是變形的,最絕的是聯系電話寫的是前設計師的號碼...
常見的坑還有:
1. 模板站陷阱:看著便宜,但等你想要加個在線預約功能時,發現要額外支付年費 2. 設計師的審美黑洞:見過把企業官網做得像夜店海報的,熒光粉配閃動gif,老板還覺得特別"潮" 3. SEO絕緣體:有個客戶網站做得特別漂亮,但百度搜公司名居然找不到,后來發現根本沒做基礎優化
有次去參觀同行做的案例,首頁輪播圖放了五張領導視察照片,關鍵每張都要加載10秒以上。我當時就想,這訪客得多大耐心才能看到產品介紹???
別被市面上動輒十幾萬的報價嚇到,其實現在建站成本已經透明多了。根據服務過的三十多個案例,我總結出幾個省錢的野路子:
- 內容先行:先把文案、圖片準備好再開工,能省下40%的溝通成本 - 分階段實施:沒必要一次做全功能,比如可以先做展示型,等有流量了再加商城 - 托管服務:與其自己買服務器,不如用靠譜的云服務,年費幾百塊還包維護
最近幫一家文創工作室做的站就很有意思。他們預算只有兩萬,我們用了開源系統+定制設計,重點突出了作品展示和版權購買功能。結果上線三個月,通過官網來的定制詢盤比線下展會還多。
很多企業把官網當成電子版宣傳冊,這就太浪費了。說幾個容易被忽視但特別加分的點:
1. 加載速度:超過3秒就會流失一半訪客,有個客戶把圖片壓縮后就提升了17%的詢盤量 2. 移動端適配:現在60%流量來自手機,但很多網站電腦端漂亮得像藝術品,手機上看卻慘不忍睹 3. 內容更新:見過最離譜的是官網新聞停留在2018年,客戶還以為公司倒閉了
有個做智能家居的客戶特別聰明,他們在產品頁埋了在線體驗功能。用戶不用注冊就能模擬操作APP,這個設計讓轉化率直接翻倍。所以說啊,官網早就不只是"展示"那么簡單了。
最近注意到幾個有意思的趨勢:
- 無障礙訪問:開始有客戶要求做視障人士適配,這在國內還算新鮮事 - AI客服:簡單的售前咨詢完全可以用聊天機器人解決,半夜也能接單 - 數據看板:把官網數據和線下業務打通,比如展示實時訂單量增強信任感
上周參觀某個產業園,發現他們官網竟然接入了VR實景參觀。雖然現在用的人不多,但這種前瞻性布局很能給投資人信心。
說到底,官網建設就像裝修房子,既不能毛坯房將就住,也沒必要裝成五星級酒店。找準自己的真實需求,把錢花在刀刃上,這才是聰明做法。下次再有人跟你說"官網沒用",不妨把這篇文甩給他看看——在這個人人都能發聲的時代,連個像樣的"家"都沒有,怎么好意思說自己是正經生意人呢?
微信掃碼咨詢